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然发挥着重要功能。本文就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发挥其功能,旨在为具体的构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全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起和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和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一般地位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影响力地位。最后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本部分对具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功能
一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七部分的一开始就提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需要解决,许多问题需要处理,特别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服务,为其保驾护航。
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到底有哪些功能,如何体现这些功能,怎样发挥这些功能呢?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鉴于以上的思考,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出发,着重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发挥的问题,希望能为具体的构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必须先从理论上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缘起、目标、任务等。这是本文写作的大背景,也是论述后面内容的前提和依据。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缘起与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理论根基,既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文化,又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阐述中找到理论依据,还可以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特殊阶段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中国共产党所需完成的执政任务中发掘其现实意义。
(二)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
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把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能载运教育因素的活动及过程。”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即“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人们自觉设计并实施的能使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事物发挥出教育作用的所有活动及过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觉设计并实施的,能向学生灌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部活动及其过程。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矛盾是指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与当代大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功能在于推动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矛盾的转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培养小康社会合格建设者。由于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无限发展过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功能如下:一是传输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育信息获取、整理、储存、传递的过程。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功能在于载运教育信息,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更好地传递和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是增效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和辅助性手段,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育人目的,在速度、广度、深度等方面起到了烘托、深化和增效的巨大作用;三是减阻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思想教育因素的工具和中介,具有真实性、相容性、客观性,是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四是互动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育双方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达到感情交融,升华人格的目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民智、凝聚民心、调动民力,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协调。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生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联系关系在实践层面,具体反映为两者的地位关系和功能关系。一般来说,地位决定作用,作用体现地位。只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主观设定的,而是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特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决定的。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首要的是使其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即被广大师生的内心所认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广大师生认可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我国解决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涌现出诸多深层次矛盾,保证我国平稳、顺利度过改革发展关键期的战略决策,反映和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使广大师生意识统一到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方向上来,从思想上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状态,是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而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潮流之中。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我国非常重视精神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这些精神转化为构建的热情和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方式,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重大事件、节庆日、纪念日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可以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教育广大师生,宣传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可以营造鼓励广大师生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由、重大意义、基本目标、具体任务等,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统一的思想武装人,可以调动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烈的构建气氛。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所谓作用,是指若干要素、元素按一定结构组合成的统一体在与特定环境和事物相互作用时所能发挥的效用。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应然功能,则是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自身的工作机制,利用要素间的优化与观念整合,在为建设公平、民主、团结、和谐的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或者理论上说应该发挥的作用、能力和功效,它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的集中反映和表现。
特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自身的工作机制的运转,传达着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从而对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产生引导,确保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的一种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巩固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涵盖诸多方面。从横向上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从纵向上而言,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来支撑和保证,而这个理论基础只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传达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障。
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是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重要工具,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仍是如此,没有丝毫改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组织系统的工作机制来完成的。在这样的机制下,传媒、学校、社区、单位的宣传部门,利用各种媒介、高校的两课、社区文化、职工大会等形式,直接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及时传达国家的大政方针,帮助广大群众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和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实现持有坚定的信念,进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怀着一种激情和责任意识。总之,通过这套工作机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宣传和教育,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进行揭露和分析,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指导思想地位,使和谐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2. 阐释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意识,确保和谐社会构建的发展方向
所谓先进,是指在时间和次序上排列在前面的进步状态,一般相对落后而言。先进意识,则指能够指导个人行为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进意识。当前社会所提倡的先进意识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理念,节约观念,诚信观念等,这些观念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可以确保和谐社会构建的发展方向。但这些先进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不会主动跑到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去,不可能自发形成,而只能通过一定方式从外部向广大师生进行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起到这样的作用,它是联结主体和对象的纽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手段,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从理论上分析和阐释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意识,同时结合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向广大师生灌输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理念,营造健康积极的舆论环境,激励广大师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另一方面,它通过长期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规范教育,让广大师生不断进行习、自我剖析,弄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逐步认识到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所在,确自己应该具备的先进意识,从而能够在具体的岗位上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2、思政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3、顾明远,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
4、张澎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北京出版社 1999, 4
5、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2
6、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12
7、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