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论文网毕业论文职称论文专本硕博论文写作和发表XML地图 Tags标签 手机版 APP客户端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手机版 首页 >  > 社科档案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2022-03-31 | 作者:凌之
听作文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条内容?
立即播放当前内容?
确定
确定
取消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全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起和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功能

[中图分类号]C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蓝图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七部分的一开始就提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需要解决,许多问题需要处理,特别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服务,为其保驾护航。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到底有哪些功能,如何体现这些功能,怎样发挥这些功能呢?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鉴于以上的思考,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出发,着重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发挥的问题,希望能为具体的构建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

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必须先从理论上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缘起、目标、任务等。这是本文写作的大背景,也是论述后面内容的前提和依据。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缘起与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理论根基,既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文化,又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阐述中找到理论依据,还可以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特殊阶段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中国共产党所需完成的执政任务中发掘其现实意义。

(二) 以人为本,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须“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当今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和科学思想理论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加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根据全球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民智、凝聚民心、调动民力,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协调。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生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联系关系在实践层面,具体反映为两者的地位关系和功能关系。一般来说,地位决定作用,作用体现地位。只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主观设定的,而是由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特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决定的。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要完成这一任务,首要的是使其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即被广大师生的内心所认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广大师生认可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我国解决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涌现出诸多深层次矛盾,保证我国平稳、顺利度过改革发展关键期的战略决策,反映和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使广大师生意识统一到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方向上来,从思想上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状态,是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而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潮流之中。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我国非常重视精神的作用和力量。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这些精神转化为构建的热情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方式,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重大事件、节庆日、纪念日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可以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教育广大师生,宣传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可以营造鼓励广大师生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由、重大意义、基本目标、具体任务等,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统一的思想武装人,可以调动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烈的构建气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也应发挥特有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通过理论宣传与教育,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大学生承载民族未来的期望,肩负着现代化建设重任,其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奋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内容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为他们的内心信念,并用来指导他们具体的实践活动。

(二)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实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青年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文化阵地,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社会的发展要靠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载体就必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是知识聚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构成之一。科学文化素质是人才敏捷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能力的综合表现。身心健康素质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还需要培育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的正确思想意识和观念。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教育。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立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在当今尤为必要。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方面的教育。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学习;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要汲取;在抵制西方政治霸权的同时,对西方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和谐社会与社区建设的经验也可以借鉴。强化民族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国际环境下才能立足,不迷失方向;增强国际意识,当代大学生才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兼收并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教育。作为为2l世纪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高校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当今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提出了一个“激发”、四个“创造”,即要激发各个行业人们的创造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在校园中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培养大学生形成竞争和协作意识,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民主法制观念,在日后的竞争中他们才会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抵制违规非法的竞争行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2l世纪经济活动中要遵守的信用准则,诚实守信是人们互相协作的一个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协作意识,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外部环境与主体受教育者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和探索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王忠桥,张旭东.基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陈晓文.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3、卢中旺,白鹤举,陈健.高校和谐发展路径初探——加强师德建设与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5,7

4、杨美英.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德育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5、石国兴,高志文.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N].光明日报.2005-10-11.

Tags标签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写论文
评论区(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容:
剩余字数:360/360


     :: 正在为您加载评论……


每页10条,共0

版权声明:

1、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提供大量优秀论文范文,为大家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4、本页网址:http://www.mxlw9.com/shekedangan/584.html

play
next
close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