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徽州景点解说牌翻译策略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增强,我国的涉外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成为我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外国游客对我国景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了解主要通过专业导游人员的解说和景区内的中英双语标识的解说牌示上的英文解说。遗憾的是不少景区内的双语解说牌上的英文解说错误频出。不但没能准确传达景点信息和文化内涵,还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惑,甚至产生误解,无法真正起到介绍景点、服务游客的作用。
徽州,古称新安、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称徽州,统辖一府六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古老的徽州地区既拥有黄山这一世界著名的5A级自然景观,又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景区内的双语解说牌是外国游客了解这些景观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徽州主要景区内的双语解说牌的英文翻译并不规范。主要有单词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以及句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样错误频出的双语解说牌显然无法起到宣传徽州、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从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论证并构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这一全新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具有“生态学”和“翻译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性质,可以看成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或是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1]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实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以及译文评价标准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和阐释”[2],创新性地提出了“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和“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
(一)翻译生态环境
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一书中提出了“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即“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整体,包括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相互作用的整体”。[3]“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在内的翻译环境。翻译生态环境既是制约译者进行最佳适应选择的多种因素集合,又是译者翻译过程中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基础。[4]所以说,“翻译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对译者做出合理的适应性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三维转换”翻译法
“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5]“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语言形式方面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的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间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具体就是译者应当从目的语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原文,关注源语和译语文化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角度出发曲解源语;“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交际意图的转变,做到语言信息的转变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还关注源语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语中得以体现。
三、“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指导下的景点解说牌翻译策略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適应性选择转换。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译者首先要注重语言形式是否规范。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选择、语言表达和行文习惯上存在很大差异。翻译时按照源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生搬硬套,必然会在语言生态层面引发源语和译语翻译失衡,导致源语语言信息传达失误。所以,翻译景区解说牌时要考虑到译语的整体生态环境,从易于读者接受的角度进行语言维度的转换,包括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中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的调整和修辞风格的转换等方面。
1.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
景点名称的英译一般采取“地名音译、景名意译”的翻译原则。由于景区名称的复杂性,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更加实际有效的翻译原则指导。在同一个景区内,有时会出现不同地方解说牌对同一个景点的名称译法不一致。这会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扰。在黄山翡翠谷景区,一个地方的解说牌上标识的英文名称为 “Jade Valley”,另一处为“Feicuigu”。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翻译时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法,即“Feicui Valley”。这种翻译首先采用了“专名音译”的方法,把“翡翠”译成 “Feicui”,同时又采用了通名意译的方法,把“谷”译为“Valley”。这样即保留了汉语景点名称的完整性,体现了“翡翠谷”的身份识别功能,同时意译的“ Valley”又能够让外国游客了解“谷”的具体意义,兼顾了景点名称译名的信息性。
2.词语的选择
“水口”是徽州古村落中非常重要的公共设施,是村落的门户,一般位于村落与外界的交界处。 对于水口,西递景区内的解说牌上有这样一段介绍:“徽州古村倚水而居,在小溪的下游,离村数百米的地方,称作古村的水口。入了水口,即到了一村的地界。”在此解说牌上,“水口”被译为“water outlet”。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给出的“outlet”的解释为“An outlet is a hole or pipe through which liquid or air can flow away”,即出水口、排气口。所以“water outlet”即为“水的出口”之意。然而,根据解说牌上的中文介绍,可知水口对于徽州古村落而言是门户,是进入古村的入口。所以,“water outlet”的翻译方式不能完全体现“水口”所蕴含的意义。根据语言维适应性转换的原则,可以把它翻译为“water entry”。这种翻译更能体现“水口”作为徽州古村落入口的含义。 3.语法问题的改进
旅游文本翻译中常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徽州主要景区内双语解说牌翻译上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词拼写错误、大小写使用混乱、标点符号不规范、句子成分残缺不全和句意不明确等方面。例如,在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内,鲍文龄妻节孝坊与乐善好施坊、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鲍文渊妻节孝坊等七座牌坊共同组成了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牌坊群。景区对于鲍文龄妻节孝坊的中英文解说如下: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建。鲍文龄妻汪氏,年廿五守节,抚孤子成立,四十五岁殁。
Jiexiao Memorial Archway for the wife of Bao Wenling
Built in 1769.Bao Wenling died when his wife Wang was 25 years old.Wang supported heronly son until he was grown and she never remarried.She died when she was 45.
这一段英文翻译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节孝”、“牌坊”二词具有文化内涵,译者用汉语拼音“Jiexiao”和“Memorial Archway”对这两个词进行翻译,没有能够体现这两个词的文化内涵。这是文化维度转换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从语法上看,“Built in 1769.”这句话是不完整的。“heronly”应该是笔误,正确的写法为“her only”。“孤子”为鲍文龄和汪氏的孩子,所以改为“their only”更好加合理。“grown”是形容词,表示成年的、成熟的,与“up”连用可表示“成长,长大”。立此牌坊是为了赞颂汪氏独自抚养独子长大成人,所以这里用“brought up”更贴切一些。此外,译文重点不明确,主语转换频繁,行文结构松散,不能传达中文对汪氏节孝的赞颂之意。依据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中语言维适应性转换的翻译方法,可改译为:
Chastity and Filiality Memorial Archway for Bao Wenling’s Wife
Constructed in 1769,it was built in honor of Ms. Wang,Bao Wenling’s wife.She was only 25 years old when her husband died and brought up their only son all by herself.She never got remarried until she died at the age of 45.[6]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源语和译语之间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演变成各自语言中隐含的信息。对于同一文化的人们而言,这些隐含的信息是不言而喻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被省略以提高交际效率。然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生态环境会改变。当文本从源语文化生态被移植到译语文化生态时,那些在同一语言交流中被省略的隐含信息就会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的障碍,影响交际的效果。因此,译者要对译语生态中损失的文化生态进行积极的修复和重构,注重源语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
1.意译加注释翻译法
黄山怪石是黄山风景区的“四绝”之一,常以形似或神似某种人兽形象、物件形态、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而命名。如“猴子观海”、“仙人背包”、“猪八戒吃西瓜”等。对于这些景观的英文翻译,如果仅仅是形似或神似某种人物或者动物形象,而不包含隐形的文化内涵,就可以如同景区解说牌所示,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如“猴子观海”翻译为“Monkey Viewing the Sea”,“仙人背包”翻译为“Fairies Carrying the Bags”。外国游客看到这个翻译就能直观地理解其所指的含义。但是,对于带有中国神话色彩的“猪八戒吃西瓜”这个名称,采用同样的方式,直接翻译为“Zhu Bajie Eating the Water Melon”,就会令外国游客费解。因为“猪八戒”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話故事《西游记》当中的人物。“猪八戒吃西瓜”是其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生动地刻画了猪八戒的贪吃、可爱的形象,以至于说到猪八戒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爱吃西瓜。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读过《西游记》的外国游客来说,“猪八戒”仅仅就是一个名称。他们不会在脑中再现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更不能理解这个神话故事所赋予这个景观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此类带有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的景观名称时,可以采用意译并加注释的方法来体现它的文化内涵。“猪八戒吃西瓜”可以改译为:“Zhu Bajie Eating the Water Melon”(Zhu Bajie,also called Pig King, is a classical imag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ythic fiction“Journey to the West”.)
2.音译加注释翻译法
徽州地区除了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很多人文景观都体现了徽州人民传统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家族观念。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最具徽州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就是徽州牌坊。徽州牌坊不仅是我国古典建筑杰出的代表,更是徽州宗族文化和徽州人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学优则仕”、“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等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7]在徽州大多数景区内,“牌坊”被翻译成“memorial archway”。如前面示例中“鲍文龄妻节孝坊”就被翻译成“Jiexiao Memorial Archway for the wife of Bao Wenling”。英文单词“archway”是“拱门”的意思。西方建筑中的拱门顶端一般为弯曲状,而徽州牌坊的顶部多为直线型。因此,英文单词“archway”与“牌坊”在语义上是不对等的。而且“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音译的方式“Pai Fang”再通过追加注释(a huge stone gate-like architecture commending people’s chastity,fidelity,filialit,morality, etc.)的方法进行翻译。[8]其次,“鲍文龄妻节孝坊”中的“节孝”被译为“Jiexiao”也是不适宜的。“节孝”不是这个牌坊的名称,而是指明了竖立此牌坊的目的:嘉奖鲍文龄妻子汪氏的“贞洁和孝义”,所以“节孝”应该译为“chastity and filiality”。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这块牌坊的文化内涵。
(三)交際维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适应性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源语和译语在交际意图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除了要关注双语在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上的传递之外,更要关注译文中交际意图的传递,即译文能否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相似的反应。徽州地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徽州景点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和典故具有较强的文化色彩。在理解时需要具备较多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对这些景点介绍翻译时要进行适当的改写补偿,改掉原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换成译语读者容易接受或更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以保证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的有效传递。
许国牌坊坐落于歙县街头,与徽州府衙比邻。对于许国牌坊,景区给出如下介绍:许国(1527-1596)为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阁重臣。万历时,他因决策云南平叛有功,被恩准在家乡建坊,因坊额有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大学士”三字,故又名“大学士坊”。其译文为:
Xuguo (1527-1596) served as important official across the reigning period of three emperors, namely Jiajing, Longqing and Wanli. In Wanli period (1573-1620)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he was approved to establish a memorial archway for his right decision in putting down the Yunnan insurgency. The archway was also known as“Grand Scholar Archway”because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Da Xue Shi”(a grand scholar) were dedicated to him by the outstanding calligrapher Dong Qichang. [9]
这段许国牌坊的介绍中出现了一系列明代皇帝的年号。如果全部按照原文翻译过来,不但译文繁琐,而且外国游客也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年号具体含义及所指时间,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翻译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写,换成易于外国游客理解的具体时间。即:
Xu Guo (1527-1596),an important official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as approved to establish a memorial archway for his right decision in putting down the Yunnan insurgency. The archway was also known as“Grand Scholar Archway” because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Da Xue Shi”(a grand scholar) were dedicated to him by the outstanding calligrapher Dong Qichang.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即生态平衡”,译者要通过“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使译文生存于译语生态环境中。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法。其翻译学理论及“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能够对旅游景区解说牌的翻译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和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评判标准。译者在从事旅游文本翻译时应当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力求多维度适应,得出最佳翻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