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中的“非存在”和“存在”记忆书写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笔者认为首先,H形结构将“无”与“有”记忆统一起来,既叙述了基本事件,又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次,时间蒙太奇通过“非存在”记忆连接不同时期的“存在”记忆。它把不同时期的经历联系起来,展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复杂性。第三,多重内聚焦通过一个“非存在”记忆来比较不同人物的“存在”记忆。通过比较同一个人物对同一个人物的印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
1引言
1.1文献综述
外国研究
自《灯塔》出版以来,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方法有:女性主义批评、现代主义批评和心理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性别和谐、双性同体概念和双性恋形象。德比郡(355-356)关注性别和谐,认为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男女之间的和谐。在《女权主义与艺术》一书中,马(72)探讨了拉姆齐先生的男性原则与拉姆齐夫人的女性原则之间的冲突,揭示了伍尔夫对父权制的看法以及她对双性同体的期望。海尔布伦(162)强调了男性和女性对日常事物的不同反应。此外,对小说中双性恋意象的研究也很重要。巴赞(173)探讨了“灯塔”和“中间树”的意象,并将这两个意象视为具有两性内涵的原型意象。普拉特(417-422)分析了拉姆齐夫人和拉姆齐先生之间的关系,以展示小说中的性意象。梅法姆(78)指出,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实际上反映了性别的双重性。拉特里奇(73-101)通过拉姆齐夫人和莉莉·布里斯科的案例探讨了伍尔夫的女性思想。利多夫(43-47)提出,小说重复了伍尔夫希望放弃并保留的物质模式。
............................
1.2提案和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无”与“存在”记忆书写在《灯塔》中,揭示伍尔夫是如何利用“无”与“存在”记忆来写小说、描述内心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有两个研究问题:(1)“无”和“有”记忆写在灯塔上的形式是什么?(2) 写在灯塔上的“不存在”和“存在”记忆的意义是什么?
研究的意义
《灯塔记》中的“非存在”和“存在”记忆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但“非存在”和“存在”记忆在伍尔夫的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她曾经说过的:“如果生活有基础,那一定是记忆。”(Lyndall Gordon 8中的qtd)。对《灯塔记》中的“无”与“有”记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些学者在《到灯塔去》中提到了记忆的使用。Blotner(556)《到灯塔去》中的神话模式表明读者可以理解。拉姆齐通过莉莉·布里斯科的记忆变得更好。布朗(39)认为“记忆”是小说独特时空结构的一个组成因素,因为它将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也有一些学者在《到灯塔去》中关注时空结构,并提到记忆在这一结构中的作用。王的《时间的问题:重读《到灯塔去》(63)、张的《小说中的空间之美——解读到灯塔去》(115)、鲁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时间艺术》(158)都关注小说中的时空结构。这些论文表明,记忆是小说时空结构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将生理和心理时间统一在一起。
..........................
2.伍尔夫的“不存在”和“存在”理论
2.1“非存在”和“存在”作为记忆
弗吉尼亚·伍尔夫把“不存在”和“存在”视为两种记忆类型。当她描述她在圣艾夫斯的童年生活和后来在伦敦的生活时,伍尔夫用“记忆”来表示具体的“不存在”和“存在”:
这些是我的第一个记忆……每天都有比存在更多的非存在……我的日子里有很大一部分这种棉絮,这种非存在。在圣艾夫斯一周又一周过去了,我身上没有任何疯狂的力量。然后,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发生了一次暴力袭击;事情发生得如此猛烈,我一辈子都记得。(MB 69-70)
在描述她在圣艾夫斯童年生活的第一次记忆时,伍尔夫提出了两种记忆:一种是“不存在”,即她经历但无法回忆的记忆,它占据了她童年的很大比例,但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另一种是“存在”,是她经历的记忆,即使几十年后也能清晰地记得,它在她童年时所占的比例很小,但给了她强烈的震撼。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理论中,“不存在”和“存在”是记忆的两种类型。“无”是指记录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忆,“存在”是指记录重要而难忘的时刻的记忆。从记忆的角度探讨这两个术语很重要。
.........................
2.2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不存在”记忆和“存在”记忆的定义
“非存在”记忆定义为:
人们不记得的事情…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人走路、吃饭、看东西、处理必须做的事情;损坏的真空吸尘器;点餐;向Mabel发出命令;清洗;做饭;装订。当天气不好的时候,不存在的比例要大得多。(伍尔夫,MB 70)
根据伍尔夫的定义,“无”记忆有三个特征:琐碎、连贯和不引人注意。首先,它是琐碎的,它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行走、吃饭等等。其次,它是连贯的,因为它记录了生活并建立了生活的基本框架。第三,它不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不存在”记忆记录的东西总是不重要的,人们总是不记得这些东西。
与专注于记录的“非存在”记忆不同,“存在”记忆重要且令人印象深刻。它被定义为“突然的暴力冲击;一些事情发生得如此猛烈以至于我一辈子都记得”(MB 70)。它关注的是脑海中重要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刻。“存在”记忆在数量上比“不存在”记忆少,但在质量上比“不存在”记忆更令人印象深刻。伍尔夫说:“我发现,当我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不同的生活场景,或者这些具有代表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会自己出现”(MB 71),“一个人只记得什么是例外”(MB 69)。
图1(交际和文化记忆109)
...........................
3.形式:从“不存在”记忆到“存在”记忆
3.1 H型结构:通过“非存在”记忆统一“存在”记忆。。14
3.2时间蒙太奇:通过“非存在”记忆连接“存在”记忆…。18
4意义:“存在”记忆的表达………………。。。26
4.1通过个人记忆进行转换……………….26
4.1.1普遍性与个性的结合……………………。27
4.1.2理性与感性的平衡……………………。31
5结论51
4意义:“存在”记忆的表达
4.1通过个人记忆进行转换
个人记忆可以建构一个人的意识和身份。阿斯维吉尼亚·伍尔夫(AsVirginia Woolf)说:“正是通过这种看不见的存在,才把‘本回忆录的主题’拉向了这样一个方向,拉向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天;正是这些存在使他保持了位置”(MB 80)。人们通过个人记忆来审视和反思自己,以实现自己的转变。
转型是指人的心理发展。Murray Stein(12)对转变的定义如下:“转变是人类的一项基本任务,通常发生在中年,但比我们俗称的中年危机要复杂得多。在这个人生阶段,有意识地工作可以引导人们成为真正的人,也可以一直成为潜在的人。”斯坦根据荣格的理论划分了转型的各个阶段。卡尔·荣格(275)将转换命名为“个体化”:“我使用‘个体化’一词来表示一个人成为心理‘个体’的过程,即‘整体’的一个独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容格提出个性化有四个心理阶段:自我识别-自我接受,自我转换-真实自我阶段,真实自我阶段-无我阶段。
图2 H型结构
...........................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非存在”和“存在”记忆书写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形式上,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了H形结构、时间蒙太奇和多重内聚焦,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首先,H形结构将“非存在”和“存在”记忆统一起来,既叙述了基本事件,又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次,时间蒙太奇通过“非存在”记忆连接不同时期的“存在”记忆。它将参与者在不同时期的经历联系起来,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复杂性。第三,多重内聚焦通过一个“非存在”记忆来比较不同角色的“存在”记忆。它比较了同一个人物的印象,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
在意义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用“存在”记忆的三种形式表达了她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反思。首先,通过个体记忆,人物实现了从虚假自我阶段到真实自我阶段,最后到无私阶段的转变。其次,通过交流记忆,人物消除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实现了和解。第三,通过文化记忆,人物完成了上灯塔的仪式,实现了灯塔中的和谐。由于灯塔社会是现实社会的象征,灯塔社会中的和谐也反映了伍尔夫对现实和谐的追求。
参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