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财务报表分析
-
+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摘要]:中国联通作为我国重要的电信运营商,其运营能力与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其财务报表。因此,本文拟从中国联通的概况入手,近而阐述中国联通财务报表的表现和财务报表的分析,最后拟提出对策,以期促进中国联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国联通,财务报表 CDMA业务
一、中国联通的概况
中国联通于1994年成立,经过十三年的经营与发展,其运营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商。由于经营规模大、地域分布广、业务范围宽、管理链条长,中国联通的组织结构显得庞大而复杂:联通集团有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主体,又分为31个省级分公司、360多个地市级分公司,在同一地市级分公司又同时经营着不同的业务种类,经常“一个公司、六块牌子”。
中国联通起初的建立,意在实施政府制定的通信行业改革战略,是以业务快速发展为经营管理重点,通过打破通信行业垄断、引入新的竞争者、使主要电信运营商重组、改制走海外上市的道路,从而整合中国的通信资源、提升通信行业的整体营运效率和管理水平。事实证明通信行业的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通信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资源营运效率、客户发展规模及市场反应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竞争还在继续,竞争手段依然不够高明,国家的产业政策仍然是雾里看花。中国联通无论就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水平或者权益市值来说,在行业内都屈居第四位,在四大主要电信运营商中排名靠后,在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它与很多国有企业一样,对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所属的360多家分公司中,形成了用友、金算盘、甲骨文三家软件公司不同版本的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各级分公司编报财务报表时,一般是根据集团合并报表体系的要求,从相关会计核算系统中取出相应数据,将这些数据手工录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 完成编制财务报告后,仍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将财务报告上报至上级公司。一般需要经过地市级分公司到省级分公司,再到总部两个过程。总部财务部再根据各省级分公司上报的电子表格进行并表。不同分公司对于同一性质的业务指标的解释也截然不同,涉及4000多个科目的管理,使并表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此外,资本市场、集团管理决策层等对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和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中国联通的现状在满足上述要求时显得捉襟见肘。正如其会计处陈沛经理所言,“联通上下7000多财务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财务报告的编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实际是做着蓝领的工作却拿着白领的工资。”面对现实,中国联通管理当局深刻认识到,这些已成为联通进一步发展的羁绊。
二、中国联通财务报表的表现
中国联通自2002年至2005年,营业收入总额分别为人民币405.77亿元、676.36亿元、790.87亿元和870.49亿元,自2003年至2005年营业收入总额的年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66.69%、16.93%和10.07%,几年高速增长后,近年的总体营业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其中自2002年至2005年,移动通信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06.12亿元、569.28亿元、718.87亿元和797.13亿元,环比增长率分别为85.97%、26.28%和10.89%,增速高于营业收入总额的增幅,但亦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根据中国联通2004年年报显示,到 2004年12月底,联通全年纯利43.9亿元人民币,仅仅增长了4%,而CDMA业务年度亏损则达到5.88亿元。另有数据显示,去年联通每名新增CDMA客户的手机补贴成本达456元。
自其推出CDMA业务以来,CDMA的定位便在高端和低端之间来回徘徊。无法否认的是,今天联通的CDMA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高、中、低端混合的产品。事实证明,这种定位模糊的产品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然也无法为联通带来回报。
当然,中国联通为了发展CDMA用户,采用了手机补贴的方式。尽管这一方式在短期内为联通带来了用户数的急速增长和ARPU值的提高,但最终却并没有给联通带来利润,反而在之后产生了相当高的用户流失率。联通CDMA最终甚至陷入了“用户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由于近年来联通的投资完全向CDMA网络倾斜,GSM网络的投资建设已经背上了大量的债务。尽管联通表示2005年预计GSM新增开支75.9亿元,同比增长18.6%。但这一数字对于一个用户数为8000多万的网络而言是不够的。而对于一个趋近于饱和的网络而言,网络的维护费用也会很高。”
而另一方面,联通的CDMA网络却依然持续亏损。2006年3月29日,联通公告称重新修订与母公司之间租用CDMA网络的条款,今年将会按照全年CDMA总营业额的29%作为租网代价。为了尽早打破目前CDMA亏损的局面,联通日前表示将逐步取消手机补贴。但这一举动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是“铤而走险”的行为。“由于用户已经习惯了补贴的形式,一旦取消补贴甚至对SIM卡开始收费,用户数很可能不增反降。假如用户数下降,而ARPU值下降更是一个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联通的处境将更加不利”。
另据中国联通发表了2006年中期报告,营业收入为464.8亿元,符合资本市场的预期,但每股盈利和GSM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都低于市场预期。GSM业务是联通业务的主要支柱,2006年上半年,GSM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的63%,息税前利润占整体的71%,营业利润占整体的89%,从短期来看,GSM业务仍将在联通整体业务中占主要地位。近年来,中国联通一直致力于GSM/CDMA的双模移动服务的开发,同时CDMA需要过渡到CDMA2000的3G网络。对于3G牌照的发放,从业内的各种动向来看,TD-SCDMA很有可能是第一张,这也可能是2007年6月的事情,其他两张牌照可能还会晚些。即使3G牌照在2007年发放,3G业务的收入在2007年也不会体现出来,因为服务的提供还有待于整个移动业务产业链的准备工作,例如3G手机的功能测试完毕和商业量产等。
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占营业收入份额最大的GSM业务的增幅低于营业收入总额的增幅,以及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增幅最高的CDMA业务增长速度下降较快。虽然中国联通2005年、2006年CDMA大力压缩开支,尤其是2006年,在CDMA业务收入全年出现9.7%负增长(CDMA业务首次全年盈利,这主要是由于手机摊销成本从2004年的61.21亿元,2005年的59,48亿元下降到了2006年的42.05亿元,以及百元服务收入销售费用下降19.5%)。
反观2006年联通CDMA一年的运作,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与SK电讯的合作实效并不明星,而且至少从目前看来,对CDMA业务今后的影响也有限,联通2006、2007年对CDMA网络的投资也很少,同时过去一年中由于没有发放3G牌照,联通并不缺少现金。
与去年网通在电讯盈科上的被动局面类似,联通2006年在资本市场上应该也是失败的,相比之下,电信要等到3G牌照到手后再融资,移动在估计市场上理智地放弃,网通联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水平。
三.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联通业务虽仍然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然放缓,发展趋势不明朗。进一步分析营业收入与营销成本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二者存在较大的偶合性。按年度计算,营销成本的增加对整体营业收入总额,CDMA和GSM等分项业务的增长有明显的作用。如果从半年的角度来看,营销成本的增加对营业收入增长的推动效应一般存在6个月的时滞效应,如此可以明显地判断出公司对营销策略的控制步伐,可谓营销政策一给就灵,1月份搞促销,7月份营业收入就出现明显增长,反映出公司以资源换收入的短视行为,同时也反映出公司收入下滑的趋势性及人为干预作用。
根据中国联通财务报表中的分部报告,我们可以知道在其2005年度约为76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GSM业务分部将近447亿元,CDMA业务分部不足245亿元。各自的比重分别为58.70%和32.15%,GSM业务仍是中国联通的主要收入来源。两者的主营业务利润分别约为186亿元与131亿元,比重则是53.89%和38.03%。2005年CDMA业务分部的毛利率虽然仍高于GSM业务,但较2004年已有所下降。而在中国联通2005年度约为65亿元的税前利润中,GSM业务分部超过68亿元;CDMA业务分部却是亏损逾2.09亿元,不过这一数据还是较2004年度5.71亿元的亏损有较大的下降。由此可见,GSM业务也仍是中国联通的主要税前利润来源。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乃是CDMA业务居高不下的营业费用所致。在中国联通2005年度约为194亿元的营业费用中,GSM业务分部不足65亿元;而CDMA业务分部却超过112亿元,较2004年下降仅1个百分点。因此通过分部报告,可以发现:CDMA业务分部的营业费用与其将近15亿元的管理费用一并“吞噬”了其自身创造的全部主营业务利润。而“数据通信和互联网业务”也存在类似情况,该分部的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2亿元,主营业务利润超出19亿元,毛利率约为37%,但营业费用却将近14亿元,加上又存在超过5亿元的管理费用,最终导致该分部税前利润亏损约为1.04亿元。所以中国联通目前只有GSM业务与长途通信业务两个分部实现盈利。通过分析营业费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主要包括代办手续费、出租手机成本摊销、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用、10010客服成本以及预提用户积分成本。2005年度营业费用总额较2004年度上升2.5%,其中备受瞩目的“出租手机成本摊销”一项约为59亿元,管理层认为由于手机成本待摊余额已由2004年底的47.5亿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29.4亿元,“后续手机待摊成本压力进一步减轻”。但两年间,营业费用中比重最高的却是“代办手续费”,2005年上升到10.42亿元,比重已突破50%;由于未披露上述各项营业费用在四项业务间的具体分布情况,我们无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营业费用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乃是“预提用户积分成本”,其2004年度尚不足4千万元。
2005年度就猛增到2.98亿元。由于中国联通在2004年实施了积分奖励计划。该积分奖励计划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额、忠诚度及缴费记录对其进行奖励。“用户积分成本”作为预提费用,其计提乃是根据截至会计期末,已经有权兑换积分的用户积分数和截至会计期末尚无权兑换积分但预计将会获得积分兑换权的用户积分数。而当用户兑换积分或积分有效期满作废时,则相应减少已计提的预提费用。由于中国联通自行判断在过往并无充分的用户积分兑换经验,未来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积累,在形成较为稳定的积分兑换率后,将可能重新评估现行的计提积分奖励计划准备所使用的假设及估计。因此“预提用户积分成本”这一因素对中国联通未来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可小视。
但是,资产运营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资产总额尚且能够保持异常的稳定性,截至2002年至2005年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496.29亿元、1,498.38亿元、1,490.38亿元和1,426.30亿元,非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人民币1,177.27亿元、1,275.95亿元、1,317.92亿元和1,273.54亿元,流动资产总额则分别为人民币319.02亿元、222.43亿元、172.46亿元和152.76亿元。 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则分别为21.32%、14.84%、11.57%和10.71%,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非流动资产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固定资产分别为人民币1,074.87亿元、1,181.05亿元、1,184.92亿元和1,160.56亿元,固定资产存量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与公司业务增长不一致,表明公司会更多地使用外部资源以支撑业务增长而削减公司自身资本开支的策略,说明公司倾向于运用强势占用外部资源的能力,也说明公司在长期投资上的不足,这必然会影响长期盈利能力,以及更加证实公司可能在长期融资能力方面出现问题。可见,公司保持资产总额稳定的秘诀在于以削减流动资产的存量而保持非流动资产的存量,从而利用这种畸形的资产结构达到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的目的。
四.对策
通过对中国联通市场的预测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结合我过经济活动业务流程、集团内部控制要点以及集团发展愿景,本文拟就中国联通构建:
整体思路是从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出发,建立完整的体系,对财务报告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中国联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就从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着手。
(一)优化会计信息流程
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快捷、准确,中国联通集团从财务报告形成过程的特点出发,对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了流程优化,实现了集团总部对下属分公司会计信息的垂直管理,为集团规范会计核算、简化管理层次、强化过程控制以及前移财务管理控制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使集团上下均在一套制度、规则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就成为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为突出管理需求、强化内部控制,联通集团首先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设计,再将其细化至会计科目。
要统一集团会计核算,适应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复杂需求,必须依托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与经济业务处理系统的链接,集成业务处理系统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全方位共享与数据授权处理,才能使集团的管理与核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当然在前期调研论证、流程优化、制度体系建设、信息化实施方案选择工作结束之后,联通信息化领导小组需要通过系统的改造、建设以落实流程和制度体系。
1.业务处理系统的统一
规范的工艺流程尚不足以确保所产半成品的统一,还需对原材料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由于各分公司以往对经济业务指标的解释不同,业务信息表单和内容格式也不统一,业务处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传递。为此,中国联通对经济业务指标解释、业务处理规则、信息表单内容和格式、业务信息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核公式都进行了详细规范,实现了业务处理的统一、业务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2.合并报表系统的建立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合并报表系统是集团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和战略决策等系统的平台,联通在选择合并报表系统时,重点考虑了软件的先进性以及软件与本集团管理需求的适用性两个方面。完成了软件选型,一个可供各标准半成品组装的“总装工厂”就建成投产了,静待各分公司提供的标准半成品——分公司财务报告了
3.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的统一
会计核算系统的统一、规范是统一集团会计核算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在充分认识集团财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三家厂商相应的高版本作为改造目标,在软件厂商的支持和配合下,对这些目标系统进行改造,将设置的制度体系(主要是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体系)落实到目标系统中。由于这一系统位于业务处理系统与合并报表系统之间承上起下的位置,因此,在对系统改造时,也考虑了其与前后两个系统的对接,以确保信息数据在三个系统间畅通无阻的传递。
这些系统改造完成后,在集团网络平台发布这些经过改造的目标系统,各分公司根据本公司原有的产品对应地升级其会计核算软件。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有关软件商的支持下,中国联通应用这套会计核算系统和合并报表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了2005年财务报告的披露工作,这套系统也在2006年及以后财务报告披露工作中经受住了考验。
总之,通过对中国联通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应从财务报告的形成过程出发,建立完整的体系,对财务报告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推动中国联通的高效运营,促进我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锐 中国联通2004年度财务报表分析http://www.sina.com.cn 财经时报2005-04-02
[2]. 朱德峰 从分部报告看联通未来 中国证券报 2006-03-27
[3]. 联通畸形财报后的管理问题《牛津管理评论》ICXO.COM 2007-03-20
[4]. 中国联通2005年第2.3度财务报表分析 搜狐财经 2006-04-02
[5]. 中国联通财务绩效关键指标解释. 网易财经 2006-06-19